作者:翁杰明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法支撐疫情防控工作。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云辦公”“線上經營”“智能化制造”“無接觸生產”,“互聯網+”、數字經濟的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這既是疫情倒逼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結果,也代表了未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必將成為我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為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在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成為推動我國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
加快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刻不容緩
當今世界,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已經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牢牢把握當前機遇,大力推進信息通信技術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驅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數字化智能化工作,早在2000年福建任職期間,就高瞻遠矚作出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積極回應實踐要求,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在黨的十九大上進一步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戰略目標,并多次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信息技術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要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協同攻關,加快推進核心技術突破;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是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的重大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搶抓科技和產業革命歷史機遇的重大舉措。歷史表明,科技和產業革命深刻改變著世界發展格局。誰能把握科技和產業革命機遇,誰就能走在時代前列、引領未來發展。以發明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英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以使用電力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美國迅速趕上并超過歐洲強國,因上個世紀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地位。當前,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基礎性技術和前沿熱點技術加快迭代演進,深度融入社會各個領域,不斷迸發創新活力,信息化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產業變革和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把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作為謀求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
近年來,我國在5G、量子通信、語音識別、超級計算機等前沿科技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移動支付、共享經濟、在線購物、機器人制造等蓬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進步。但同時也要看到,在關鍵核心技術、信息資源共享、產業支撐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對此,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步伐,力爭在重要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強調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強數據共享,建立健全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國有企業要作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