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數字化智能化優勢凸顯,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糾治、物資調配、居民生活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中央企業充分運用數字智能技術快速發現密接人員、開展疫情防控監測預警、調度醫療物資生產,顯著提升了防控效率。 這些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有力武器不應該局限于疫情防控期間,必須堅持“平戰結合”,既要充分總結利用信息技術有力有效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又要深刻反思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加快補短板、強弱項,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行動中的中堅作用
近年來,國有企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積極參與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向未來,必須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信息安全保障、打造骨干龍頭企業、提升產業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努力在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行動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著力增強新型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以5G建設為抓手,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升網絡供給能力,努力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充分發揮國有經濟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主導作用,加快建設骨干產業互聯網,打造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深入推進能源、交通、物流、制造業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生態圈,促進各類資源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加快形成更加適應數字經濟、智慧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切實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保障能力。
著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應用牽引、體系推進,緊緊牽住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聚焦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礎及關鍵應用軟件等短板,加快梳理“卡脖子”問題清單,盡快在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打造國際先進、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積極構建產學研用系統創新集群,大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國產化替代步伐,為我國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著力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產業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密跟蹤疫情后公眾認知和生活方式的新變化,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盡快形成體系化布局。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有效應對國際分工調整和全球產業鏈日益復雜的趨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維護產業鏈穩定、安全。培育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骨干龍頭企業,加強各類所有制企業互利合作,推動數字產業鏈整合及自主品牌推廣應用,開展產業聯盟建設,切實發揮產業集聚帶動效應和“乘數效應”,促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數字經濟產業體系。
著力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積極應用“云大物移智鏈”等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增強數據采集、數據管理、數據挖掘能力,打破內部“信息壁壘”,全面提升數據資源應用廣度深度和共享服務水平。優化傳統業務流程,提高業務運作效率,實現與“云辦公”等數字化管理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轉型,推動企業內部管理決策鏈、生產制造鏈、客戶服務鏈反應更加敏捷高效精準,加快數字企業、智慧企業建設。
著力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要求,切實助推公共衛生、教育、交通、生活服務等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快補齊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創新民生服務供給方式,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加快研發適用于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人工智能系統,探索建立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加強國有企業特色數據與政府大數據資源整合,支持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助力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在線監管平臺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城市”大腦工程,不斷將技術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治理能力和水平。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國有企業要作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