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根據《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文件精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下稱“成信大”)申報的“區塊鏈工程(080917T)”獲批2019年新增審批專業,將于2020年開始招生。
成信大區塊鏈產業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學校計劃招生150-200名左右,招生計劃還將待上報四川省教育廳后最終確定。
作為全國首個、唯一獲批設置“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的高校,成信大將依托現有計算機、軟件、信息安全、通信、電子、統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等傳統優勢特色專業,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試驗場地和儀器設備上均有多年的積累、奠定了開辦區塊鏈工程專業的堅實基礎。
此外,成信大還將積極聯合世紀互聯、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中關村(000931,股吧)區塊鏈產業聯盟合辦區塊鏈產業學院、聯合建設區塊鏈專業實驗室和產教融合基地,吸引了大批產業精英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指導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刻不容緩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11月以來,與區塊鏈、比特幣相關的工作崗位需求增長了10倍。據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和計算機軟件行業對區塊鏈人才的招聘需求占所有行業的比例分別為37.14%和14.45%,需求占據主流;深圳、上海、北京區塊鏈招聘人數占比分別達21.07%、16.07%、13.9%。
與此相對應的是,由于區塊鏈技術較新,歷史沉淀少,擁有相應知識結構和工作經驗的存量人員較少。根據Gartner的統計數據,未來5年全球區塊鏈人才缺口估計會達到500萬人以上,而中國的區塊鏈人才缺口高達75萬人以上,區塊鏈技術人才的培養刻不容緩。
值得一提的是,當區塊鏈這一概念在國內還比較新穎時,國外已經開發了不少正規課程,據了解,包括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尼克西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馬德里歐洲大學、愛丁堡大學、杜克大學等學校均已開始為滿足區塊鏈人才需求而開設各種課程或成立相關實驗室。
就國內來看,在“1024會議”上,國家領導人明確指出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推進其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更要加強區塊鏈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團隊?!?/STRONG>
在新型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肩負著重要責任。此前,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已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及實驗室。與成信大不同的是,此前開設區塊鏈課程的高校都是將其作為選修或者針對部分學生的技能培訓。
成信大此次將區塊鏈工程納入本科教育,必將推動中國區塊鏈人才規范化、體系化的養成。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年1月份,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就《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答記者問時表示,在高等學校教材建設方面,下一步建設要打造一批反映世界先進水平的自然科學教材,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集中力量編寫一批新教材。
應用前景廣闊 區塊鏈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
目前,區塊鏈技術正在衍生為新業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其正推動新一輪的商業模式變革,成為打造誠信社會體系的重要支撐。
“1024會議”更是全面激發了區塊鏈應用市場的活力,數據顯示,僅去年10月的最后一周,國內披露的區塊鏈應用新增項目就超過12個,即10月份超過四成的區塊鏈應用項目是“1024會議”后涌現出來的。
我國區塊鏈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涌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區塊鏈應用加快落地,助推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利用區塊鏈技術為實體經濟“降成本”、“提效率”,助推傳統產業規范發展。
不僅計算機、軟件、信息安全等信息產業對區塊鏈技術有巨大需求,金融、物流、商務、統計、社會治理等各領域和數字經濟結合的傳統產業也正在區塊鏈技術的協助下進行升級改造。
小結
區塊鏈已經變成了一個熱門話題,但技術仍處于快速變化之中,對此,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今年開始招生 中國首個“區塊鏈工程”本科專業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