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基本內涵
從各國實踐看,中央銀行制度在歷史演進、基本目標、治理結構等方面呈現一些共性特征,但也不完全相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中央銀行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1983年,國務院決定由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的中央銀行制度邁向了法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民銀行職能配置作出新規定,強化了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等職責,使我國的中央銀行制度與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相適應。同時也要看到,經過長期發展改革,我國已經成為金融大國,國家金融安全穩定形勢復雜嚴峻,金融科技深刻改變金融業態,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面臨很多新的機遇和挑戰。結合我國實際,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堅持黨中央對中央銀行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確保我們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中央銀行工作涉及國家長治久安,涉及老百姓(603883,股吧)根本利益,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做好金融業改革發展規劃的頂層設計,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戰勝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充分依靠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制度優勢。
堅持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需要更加多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特別是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調控必須堅持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把好貨幣政策總閘門,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針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發揮好貨幣政策和宏觀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優化金融資源投向和結構。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框架,維護貨幣穩定和金融穩定。同時,不斷改善金融監管,堅決防止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自轉、脫實向虛,引導金融體系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定位。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取向。金融改革發展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完善金融機構體系,不斷擴大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依法履職是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內在要求,更加注重提升法治能力,不斷完善金融法律體系。金融風險處置要厘清各方職責邊界,壓實各方責任,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防范道德風險,穩妥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堅持全球化國際化方向。目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銀行業資產規模居世界第一位,股票、債券、保險市場規模均居世界第二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在關注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金融政策對我影響、防控好外部沖擊風險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政策調整的全球外溢效應。更深入地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推動提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更加注重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
堅持完善中央銀行內部治理體系。始終把保持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健康擺在基礎位置,落實好穩健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建立適應履職需要的會計標準和會計準則。建立完善常態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增加重要信息披露頻率。增加政策決策和執行透明度,嚴格依法開展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建設運行國家金融基礎數據庫,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建立健全紀檢監察、巡視、審計、督查等內外部監督機制。
健全科學有效的貨幣政策決策和傳導體系
從制度上保障幣值穩定、貨幣政策調控科學合理有效,是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核心內容。我國尚處于經濟轉軌過程中,易形成金融風險處置、產業政策和投融資政策對貨幣政策的倒逼,調控易松難緊,宏觀杠桿率易升難降。為此,必須從決策機制、目標設置、政策傳導、工具體系等方面,改進貨幣政策治理體系。
完善貨幣政策決策執行機制。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央行辦公廳: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