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態勢日趨成熟,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落地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針對傳統溯源所具有一系列痛點,區塊鏈所具有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應用到溯源領域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區塊鏈技術和溯源的結合也正在改變實體經濟的眾多產業場景的落地模式。未來,區塊鏈技術在溯源領域的應用將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溯源是指對農產品(000061,股吧)、工業品等商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流通、零售等環節的追蹤記錄,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各方廣泛參與來實現。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
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鼓勵在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農業生產資料、特種設備、危險品、稀土產品等七個領域發展追溯服務產業。有關數據顯示,我國97%的消費者認為建設重要產品的全流程追溯體系勢在必行[1]。
但是,中國溯源產業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行業內信任缺失和濫用的情況十分普遍。區塊鏈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儲等技術為溯源行業的信任缺失提供了解決方案,從算法層面為商品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提供透明機制。
1 傳統溯源的痛點
?。ㄒ唬﹤鹘y溯源缺乏公信力,消費者信任度低
傳統溯源采用中心記賬的模式,所有數據都存儲于中心服務器,擁有中央服務器的機構或個人可以因一己私利低成本篡改或集中事后編造數據,這會使得溯源流程失效。
在傳統的溯源模式下是信息孤島模式,溯源鏈條上下游的參與者各自維護一份賬本,各種信息系統、數據之間很難交互,而且防偽標識物沒有一個真假的規范,當消費者購買了某個產品要根據防偽標識物判斷真假時,卻沒有規范的樣本進行比對,就很難會對產品產生真正的信任。
(二)傳統溯源操作流程復雜,防偽功能單一化
傳統溯源為了防止假冒防偽碼的出現,采用防偽標識物時選用不同的技術,不斷增加物理制作難度。例如二維碼防偽、核徑跡防偽、3D鐳射防偽、絲印防偽、條形碼防偽、MR防偽、RFID無線射頻技術防偽等。但是,這些防偽技術存在如成本過高、具有可復制性、信息容量較小等一系列問題。
對消費者而言,復雜的制作工藝,就要求消費者辨偽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同時查詢是否假貨的操作流程也十分復雜,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壓力。另外,傳統溯源的防偽形式以簡單設計的噴有防偽碼的標簽為載體,只有單一的防偽功能,不能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需求。
2 區塊鏈+溯源應用的特點
?。ㄒ唬﹨^塊鏈應用于溯源可實現技術領域革新
由于傳統溯源具有一系列的痛點和不足之處,將區塊鏈引入溯源行業將有效實現技術領域的革新。區塊鏈自身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加密數據用鏈式結構完整分布的存儲在鏈上的節點當中,就可以避免中心化賬本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多方共同維護,更能增強終端用戶的信任。
其次,由于加密信息在區塊鏈上只能增加記錄不能刪除記錄的特點,利用時間戳技術實現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并能有效實現完整追溯。利用區塊鏈時間戳、去中心化、共識機制等技術優勢,實現商品信息一經上鏈不可篡改以及商品上下游產業鏈的可追溯性,同時可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ǘ﹨^塊鏈技術塑造食品行業可信的“數字身份證”
在傳統食品體系中,從食品生產者到加工企業,再到倉庫或配送,最后送達零售商的整個過程中存在諸多漏洞。每個環節信息由紙張記錄,如果有消費者想要追溯購買食品的生產地等情況,需要耗費幾天時間。
一旦食品出現問題,想要查明問題來源并作出決策都需要長時間的調查取證。而通過區塊鏈技術,每個商品對應唯一的溯源碼,商品上鏈后,消費者掃描防偽碼即可查到產品全流程動態信息,建立食品行業可信的“數字身份證”,消費者及監管機構幾秒鐘就可以得到答案,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獲取用于溯源的信息,還可以包括生產時間、當地氣溫、水源和土壤的參數、是否有食品安全認證,有無有機生產等信息透明度的情況。區塊鏈技術對促進建立更安全、更經濟、更可持續的食品體系發揮了積極的意義。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深度觀察:區塊鏈+溯源打造溯源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