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Facebook)于2019年6月發表了發行天秤穩定幣(Libra)的白皮書,在美國及發達地區引起軒然大波。美國國會、監管機構都對此事十分關注。扎克伯格本人已經兩次赴國會作證,解釋Libra是什么,發行的目的何在,如何操作、監管,風險點在哪里,以及它與現在的貨幣及貨幣體系的關系。在一個以民族國家為主的世界上,拋開IMF這類被認可的國際金融機構,由一個私人機構發行一種超國界、超主權的貨幣的可行性有多大?如果有這種可能性,我們應該做哪些基礎性的工作來促進?
日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在《北大金融評論》撰文,提出對數字貨幣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本文為原文節選。
在臉書發布的白皮書中,Libra被解釋為一種金融基礎設施,以及便捷安全并有真實資產支持的、價值穩定的支付手段。它是低門檻的、使所有人都可以獲得的金融服務平臺,也是讓每一個人掌握自己財產的新方式。
我們要討論Libra的問題,首先是對其的認定問題,其次是法律問題,此外還有該創新產品可能產生的風險。
縱觀現有文獻,我以為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以西方七國及主要發達國家當局為代表的謹慎派,主張監管引導發展;另一種是以科技公司、私人部門為代表的積極支持派,主張允許發行穩定幣,發行方愿意接受監管,按照現有規則,并逐步發展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法規和措施。
由于我本人不是研究穩定幣、加密貨幣和虛擬貨幣方面的專業人士,尤其對區塊鏈及加密計算技術不甚了解,所以不便對Libra及類似數字貨幣的優劣做出判斷。但我認為,從宏觀角度提出一些問題也許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裨益。
首先,我既不是支持派也不是反對派。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會給既定法規、政策和操作等帶來沖擊,出現許多以前未見到的問題。但發展本身就是對舊有制度、法規、傳統觀念與做法的突破,不破不立。不改革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就無法進步,經濟也不能向前發展。但這種突破也不是不顧一切的“亂破”。在對該新事物的性質仍爭論不休的情況下,制定適合的監管法規和框架似有閉門造車之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實踐中來的,因此,也許先做試點更可取,而不是等監管完善之后再放行。
其次,可以考慮是否能以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為起點,將現行的電子貨幣數字化。首先實現這種創新的支付功能,先不開發其作為貨幣的其他功能,等各方面研究到位、達成共識之后再開發。另外,還可以思考是否有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改造成一種數字貨幣的可能性。
再次,一件新生事物的發展必然帶來新的風險和問題。目前人們過度宣揚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的優點,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再好的事物也不能把它推向極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發展到極端就會走向反面。我希望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推行都要適可而止,注意它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最后,對于任何新生事物都不能輕易否認,也不能盲目推崇。Libra這類數字貨幣的出現可能會改變到目前為止運行的貨幣銀行制度,沖擊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從而打破現在一幣獨大的國際貨幣體制。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不能放棄在新體系構成中的發言權與參與權。同時,我們要思考目前打破該體系的正負面影響,提出一些問題:在一個以民族國家為主的世界上,拋開IMF這類被認可的國際金融機構,由一個私人機構發行一種超國界、超主權的貨幣的可行性有多大?如果有這種可能性,我們應該做哪些基礎性的工作來促進?在我國多方面國際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去適應可能出現的巨變?怎樣才能不被未來形成的新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排除在外?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對我國的發展會更加有利。
來源:北大金融評論雜志,不代表和訊官方觀點。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對數字貨幣未來發展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