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為破解我國農村金融難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筆者先從支付結算、數字票據、保險、供應鏈金融和征信五個領域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在我國農村金融中的應用現狀,然后探索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銀保”訂單農業融資模式,以期為我國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區塊鏈金融技術方案。
政策引導
一、央行等發布指導意見,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應用
根據中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覆蓋形式不斷創新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貧困地區,是金融服務覆蓋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金融供給、需求結構不平衡問題在區域層面的表現。除設置機構網點外,部分地區借助電子機具等終端、移動互聯技術以及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代理模式,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截至2019年6月末,全國鄉鎮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為95.65%,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 99.20%,比 2014 年末提高 8.10個百分點;全國鄉鎮保險服務覆蓋率為 95.47%。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已達 82.30 萬個,多數地區已基本實現村村有服務。農村地區電子支付進一步推廣,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支撐。2019年上半年,農村地區發生網銀支付業務63.54億筆、金額 74.27 萬億元,發生移動支付業務 47.35 億筆、金額31.17 萬億元;銀行機構辦理農村電商支付業務 3.57 億筆、金額 4030.33 億元;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點發生支付業務(含取款、匯款、代理繳費)2.14億筆、金額 1813.25 億元。由此可見,一方面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已難以有效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新興的金融科技服務正擠入農村市場。
2019年2月12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推動區塊鏈等新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吨笇б庖姟诽岬?,要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融資需求,除了要積極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范圍,完善“三農”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機構內部信貸管理機制外,還應推動新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推廣,規范互聯網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提高涉農信貸風險的識別、監控、預警和處置水平。
加快推進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區塊鏈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聚焦三農,2020年2月5日,新華社授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該文件是21世紀以來第17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其中文件提到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意見》要求,抓緊啟動和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開展南水北調后續工程前期工作,適時推進工程建設。啟動農產品(000061,股吧)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依托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應用現狀
三、區塊鏈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應用的現狀
我國農村地區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了“廣覆蓋、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例如,農民缺乏抵押擔保,借貸門檻高;金融服務機構數量少,農貸風險機制不健全;農村金融產品種類單一,且產品創新不適應農民實際需求等。現階段,農村金融發展中的基本矛盾還是農村金融供給不能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及其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為破解我國農村金融難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來看,農村金融難題亟待突破,利用區塊鏈技術賦能農村金融已經成為我國推動農村金融改革的一大趨勢。本文將從支付結算、數字票據、保險、供應鏈金融和征信五個領域討論區塊鏈在農村金融中的應用。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