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510字――
耽誤你10分鐘,或許能有所收獲。
前兩天我朋友圈有人分享曹政的《你憑什么做好互聯網》,里面提到做產品的第一原則是不妥協,因為你無法讓你的產品討好所有人,如果試圖讓所有人滿意,那結果可能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作品。
所以好的產品總是讓一半人尖叫,一半人離開。
我非常認可曹大大的觀點,但請所有的產品經理警惕,不要因為這個理由,做出讓“一半人離開,一半讓人惡心”的產品,不妥協的前提是有自身的追求和責任感。
這當然不只局限于產品經理,任何職業都是一樣,值得所有人共勉。
我同時聯想到了自己所在區塊鏈行業的現狀。
2017年的暴利行情沒能在過去的一年里繼續上演,許多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的企業也如洪水過境般凋零,年初被人標榜的區塊鏈+甚至比2013年時期的互聯網+來的更猛烈。
如今區塊鏈+還在,但基本不再提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而是直接轉行,只是還在原來的體系或公司的架構下。
比如羊駝做了檔的電音相關節目、比特吳新增了脫口秀節目,胖妮、未來傳媒等做了區塊鏈旅行節目、還有的公司直接把原來的的定位從專注區塊鏈改成了專注金融科技。 我并非說做這些延伸不好或不對,未來怎樣不做又怎會知道呢?但相比互聯網+時期企業家們的主動擁抱,如今這樣的區塊鏈+更多了一分無奈,區塊鏈離開的可能遠不止一半。
不止企業離開,留下來的也并不好過。
到了年終,往年的主題應該是年終獎,今年卻是裁員。
前幾天在微博建了個#幣圈年終獎#話題,可我找來找去找不到什么內容。老板為了不離開已經拼盡全力,留下來的小伙伴又怎么好意思提年終獎、升職加薪什么的呢,這就是今年行業大趨勢下凋零之態。
各種項目鏈真假難辨,但同行間的鄙視鏈卻一直存在。
行業的不景氣還體現在同行間的互相鄙視,已經不是新話題了。窺探其原因,還是自帶金融屬性,讓這個行業太過于浮躁與求成,幾百家媒體說起就起了。
我們前面也說過,鏈圈活動的主題往往不是海報,而是logo。幾乎占到整個畫面的70%甚至更多,這在其他行業是很少見的,大家都想在這個新行業里趁著紅利期分一杯羹。
我很能理解鏈得得趙何娟的憤慨。區塊鏈媒體的問題我們之前已經談過好多次了,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我覺得應該是――
“區塊鏈媒體沒有品牌”
是的,包括鏈得得、包括趙總所說的其他頭部媒體。我曾經收集過幾十個還算常見的區塊鏈媒體品牌,從品牌名、定位、slogan到產品界面、內容、交互等都是極端的相似(用這詞以表友善)。
品牌就是一個人,當別人對你沒有印象,那你在他眼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出現如今的局面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內容是不是真的符合用戶需求,現狀是幾百家行業媒體內容的同質化,而鏈圈的用戶只關心幣價,單靠幾篇推廣就能拉盤的時代也已經不再了,韭菜也會成長的。
現在媒體真正面對的c端用戶更可能是同行。
只有同行才去關心資訊,只有小編們才會去挖掘內容和深度,可僅靠同行是否能夠支撐起一家企業,這個問題倒是可以思考一下。
于是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內容的可信任度。
假想一下現在媒體面對的核心人群是炒幣用戶,這些鋪天蓋地的分析以及夾雜的推廣軟文,哪一篇才值得信任,怎樣的分析才是有用的?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btc是什么 » 一半人尖叫,一半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