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國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國家,生產資料交易主要是使用權,如土地、礦山、房地產等不動產權,這些資產必定影響商品的產出價格,也勢必低于所有權資產。這一塊影響 GDP 多少各種資產各不相同。
第四,中國存在大量的公共物品,不但使 GDP 被嚴重低估,而且還改變中國的消費率,因為公共物品大部分只統計投資不統計消費。中國的公共物品不同于西方國家。
一是龐大的政府體系及其附屬機構的自身消費等具有公共物品性質而且數量驚人。一般的政府部門都有大量的消費與服務開支,這些開支包括公務員與事業學位等所謂"體制內人員"的保險、住房、食品、交通、服務、醫療、教育,甚至養生、旅游、出國、娛樂、健身等等都是由國家開支或者是免費的。比如各個政府機關都有免費食堂,甚至有的還有幼兒園。機關工作人員到現在還是分配住房的。公務員醫療費還報銷,有的單位有理發室、醫院、體育場、電影院等等。
二是中國的國企生產大量的產品與設施是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這個量很大,每年都有幾十萬億,如公路、公園、廣場、水利、體育館等。
三是中國大量的服務業是由政府提供,如安全、教育、文化、法律等,商業化程度遠低于市場經濟國家。2020 年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中更加反映中國公共物品數量巨大。
公共物品往往只有投資沒有消費統計,使得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消費不足,出臺政策鼓勵消費,使得近幾年中國家庭負債急劇上升。其實中國的消費數據是嚴重失真的。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不花自己的工資生活。這便得無論是產出法還是收入法,中國的 GDP 都是嚴重低估,而且消費總量嚴重低估,消費率嚴重失真[xii]。
第五,中國統計制度不健全,有大量的灰色經濟沒有計入 GDP,稅收制度不能起到數據驗證效果。統計誤差較大,計劃性強,客觀性弱。用統計局的數據做經濟分析難度較大,幾乎沒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的經濟成份十分復雜,據說是赤、橙、黃、綠、青、藍、紫、灰、黑、白各種顏色的經濟都有。統計部門無法統計全面數據,特別是灰色收入和地下經濟。
總的來說,全球各個國家的 GDP 與 M2 的統計都有其特殊性,在實際分析與運用中要區別對待。要準確地把握一個國家的 GDP 需要多種渠道進行統計,然后反復修訂。稅收制度嚴格的國家,稅收增長是一個非常好的參照指標,因為收入法計量的 GDP 與稅收的相關度非常大。但是,稅收在中國與 GDP 的相關度較弱,因為中國的稅收體制還不太健全。其他的如用電量、運輸量等都可以作為參考。
貨幣政策參考的 GDP 指標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出法要與收入法相互驗證。二是全國統計要與地區統計相互驗證。三是 GDP 數據要與稅收等各種相關指標進行驗證。四是宏觀數據要與微觀[xv]數據相互驗證。五是政府數據要與市場數據相互驗證。
2.如何求解準確的及時的充分的 GDP 數據
研究與探索市場化的大數據的微觀的 GDP 數據生成過程,建立以個人價值函數為單變量的經濟分析模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歷史疑難問題。
當前宏觀經濟數據需要創新的是建立一個宏觀經濟數據產業,在數字經濟時代,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科學的、動態化的、準確及時的宏觀經濟大數據系統,并且把這個過程變成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已經明確數據是一種生產資料,參與國民經濟分配。宏觀經濟分析模型就可以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求解科學準確及時的經濟大數據,實現貨幣政策的科學性與及時性。
首先,我們構建多變量 GDP 的大數據,設計家庭(個人)、企業、政府、國外四個部門。設Y=GDP,存在四個價值鏈函數f(vf)、f(vb)、f(vg)、f(ve)。Y=f(vf)+f(vb)+f(vg)+f(ve)。
我們把數據權分配到各個部門,用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別求解GDP。在收入端我們用勞動收入、利潤收入、稅收收入、外匯凈收入來表示,支出端用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支出和海外支出來表示。用v表示價值變量,每個人的價值作為價值函數的基礎變量。
社會總價值等于所有人的價值總和,并且構成各種價值函數。企業、政府、國外是一種價值鏈函數。人的價值V是總目標函數。并且V=Y,兩者可以相互驗證。那么:Y=V=f(vf)+f(vb)+f(vg)+f(ve)。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鄒平座:用“區塊鏈+人的價值”創新數字貨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