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將迎來升級。近日,一張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內測截圖開始在朋友圈刷屏,“#央行發行的人民幣數字貨幣”這個話題隨即引發不少網友關注和討論。與此同時,數字貨幣引發通貨膨脹、數字貨幣正式落地全面發行等說法也在網上流傳。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先來說說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什么?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于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它的英文簡稱叫作“DC/EP”。其中:DC=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EP=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征的數字支付工具”。
數字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不會!
數字貨幣可以說是人民幣的電子版本,那么發行數字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嗎?結論是,不會!
據經濟日報報道,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從數字化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假設現在流通的貨幣是100元,央行數字貨幣將等價替換掉這100元。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也就是說,發行時,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此外,考慮到前期數字貨幣僅限于試點,短期內不會大量發行和全面推廣,貨幣流通速度也將保持正常水平。
因此,發行數字貨幣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數字貨幣正式落地全面發行?內測中
近日,網上有傳言稱,數字貨幣已經在蘇州等地發行,部分人員的工資將按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這是真的嗎?
記者搜索發現,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央行數字貨幣內測一事作出最新回應:當前網傳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并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提防來路不明機構借機炒作甚至行騙
央行數字貨幣是個新生事物,提醒網友提防有人利用信息不對稱來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此前,就有造謠者因發布相關謠言而被行政拘留的案例。今年1月22日,河南鄭州發布公告稱,日前在工作中發現,“中華網”河南頻道公司使用自媒體賬號“企業時報網”在網上發布關于“央行數字貨幣工作組在上海會晤相關公司人員”的虛假信息,該信息誤導了廣大網民視線,擾亂了互聯網公共秩序,并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經查,該網站工作人員李某某(女,24歲,周口人)對其編造并發布虛假信息的事實供認不諱,鄭州市公安局遂依法對其作出行政拘留5日處罰。
記者在核實過程中發現,有不少網友沒弄清“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的區別。金融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可以把數字貨幣理解為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它由權威機構發行,是具有法償性的;而虛擬貨幣可以理解為“代幣”,它通常由平臺而非國家發行,可由平臺來調控價格??梢哉f完全是兩碼事。眼下,“虛擬貨幣”的騙局層出不窮,可能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混淆兩者之間的區別來借機行騙。請廣大網友務必從權威信源處了解相關信息,切莫輕信一些機構的吹捧和炒作,以免上當受騙。
文章轉載自上觀新聞,不代表和訊網官方觀點。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央行數字貨幣會DC/EP引發通脹?已全面發行?官方:不會通脹 正在內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