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上企業眾多,很難對每個環節進行追蹤調研,信息透明度低;
鏈條上的信用主要依托核心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且可能發生核心企業逐利行為;
供應鏈金融交易依然涉及多家機構,導致交易周期長、手續復雜、成本高。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農村供應鏈金融,不僅改變了現有的交易模式,還重構了供應鏈模式的底層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可能是銀行突破瓶頸的最佳方案,也為原本融資難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減少了資金的風險防控成本,節約時間,降低操作難度。而且通過搭建聯盟鏈,將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核心企業與物流倉儲、金融機構以及第三方信息服務商連接到供應鏈金融平臺上,共享鏈上透明可靠的信息,避免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核心企業的逐利行為,提高了流轉效率和靈活性。
此外,還可以利用智能合約,確保交易程序的數字化,設定自動支付的條件和時間,簡化交易流程,從而提高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金融機構(如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應用區塊鏈技術開展了供應鏈金融業務探索。
?。ㄎ澹﹨^塊鏈+征信業務
現階段征信系統在農村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由于農村存在農民、個體戶、鄉鎮小微企業等不同征信對象的差異,導致征信規范不統一,尤其是農民很難突破不動產權利擔保的限制,難以建立明確的信用體系;
二是農村根深蒂固的熟人交往模式,很難擴大征信范圍,可調研考察的信息不全面,甚至存在刻意隱瞞信息的行為,難以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性;
三是農村征信相關法律不完善,缺乏對照標準,部門機構之間合作不緊密,沒有信息共享機制。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農村征信系統建設具有明顯的優勢: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點,可以合理記錄并驗證個人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唯一性。政府、金融機構都應該努力構建一個統一并不斷更新完善的“大數據”征信平臺(如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已于2020年1月19日上線第二代個人征信系統),農村經濟主體可通過這個平臺擴大征信范圍,節約征信成本。在該平臺上用戶信息可查詢,一旦有不良的征信記錄,則通過智能合約自動記錄到黑名單中,從而保證征信信息的正確性,有效解決農民缺乏信用擔保的問題。同時,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平臺選擇部分信息共享,將原始數據保存在內部鏈中,將用戶授權共享的信息上傳到公共鏈上,供平臺中的機構查詢使用,從被動低效地提供數據轉變為主動高效地分享數據,實現互惠共贏。
模式探索
四、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銀保”訂單農業融資模式
區塊鏈技術下訂單農業融資模式框架主要包括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養殖大戶或農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2)保險公司、期貨市場、第三方物流企業、地方政府等參與者;及3)征信系統、物聯網和區塊鏈操作系統。這個框架體系中各方通過區塊鏈系統相互連接,實現信息共享、相互監督,共同推動“供銀保”訂單農業融資發展。
區塊鏈技術下“供銀?!庇唵无r業融資流程為:
區塊鏈技術支持的“供銀?!庇唵无r業融資系統中,供銷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期貨市場和地方政府之間信息互通有無,提高了信息的透明性,確保了交易的真實性。
五、總結和展望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其對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趨^塊鏈技術的“供銀保”訂單農業融資模式將更多參與方接入區塊鏈網絡中,使信用數據來源更加豐富和可靠,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相結合,為發展農村普惠金融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方案、實現新跨越。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探索區塊鏈技術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