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經歷深刻調整,許多國家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球范圍內,跨越發展新路徑正逐步形成,新的產業和經濟格局正在孕育,數字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顯現。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發展與人均GDP高度相關,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數字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
目前,全球數字經濟的規模約25萬億美元,相當于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GDP的總和,超過標普500指數市值的100%。
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超過20.3%,顯著高于當年GDP同比增速6.9%,規模接近日本GDP。2018年的數據還沒出爐,應該比2017年有更快的發展。
從G20杭州峰會,到《“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再到國務院常務會議,數字經濟都被重點提及。尤其是在2018年5月28日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局指出“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將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至此,2018年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中明確了作用和地位。
區塊鏈技術天然具備可靠、透明、安全等特點,在降低信用成本、簡化業務 流程、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以及與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環保、能源等產 業落地應用方面,為數字治理和數字經濟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
產業發展篇
整體看來,由于ICO缺乏可信機構背書,對項目方約束較少,信息透明度較低,易涉及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全球各級政府監管態度日益嚴苛,并呈現出將ICO進行分類監管的趨勢。
全球政府對于首次代幣發行的監管態度主要分為四種,允許,中立,消極和禁止。
目前,針對STO監管的態度及細則與所在國的經濟、金融地位其實基本匹配。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經濟和金融大國,他們對于STO態度相對來說偏中性甚至友好態度。新加坡、愛沙尼亞、馬耳他等國家和地區,對于STO的態度比較寬容,監管政策略微寬松。香港目前把STO放入監管“沙盒”,進行為期一年的探索。
從六大洲政策發布數量來看,歐洲和亞洲發布ICO監管政策的國家最多,一方面緣于這兩個大洲的國家數量多,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東西兩半球這兩個大洲的國家更加關注ICO,并且更早地對行業進行規范,避免了更多違法違規的行為。
目前,5個國家已經發行加密貨幣的完畢,最知名的是委內瑞拉發行了石油幣,其他四個國家分別為泰國、厄瓜多爾、突尼斯、塞內加爾。16個國家有發行國家加密貨幣的意向或正在進行商討中。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btc是什么 » 第一屆區塊鏈產業經濟發展年會|10000字主題演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