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字經濟表現比較搶眼,不僅比特幣終于又過萬了,而且在很多加密數字貨幣都在上漲。這篇文章就是對疫情如何影響數字貨幣的本質的分析,以及如何理解比特幣的長期價值的構建,最后我們還會討論央行的數字貨幣政策是否會受到影響。最近關于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成為了經濟學界的重要課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疫情之中的各位市場參與者一些冷靜的思考,相信關于市場經濟規律和本質的討論有助于大家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
――劉志毅
首先我們來討論推動普遍性的數字貨幣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我們可能需要回顧一段歷史: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萊頓森林,全球44個國家通過了由美國主導的協議,這一協議將美元跟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跟美元掛鉤。英鎊最終讓位于美元,美元從此取代英鎊成為全球唯一的儲備、結算和貿易貨幣。1973年美國單方面的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卻繼承了布萊頓森林體系的主導貨幣體系的地位,其結果就是美元成為了唯一的國際貨幣的計價單位。2008年金融危機讓我們看到法定美元的周期性和主權性陷阱,黃金和比特幣都作為某種共識性的解決方案,當人們對法定貨幣信用機制推動的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感到失望的時候,就會選擇黃金或者比特幣(數字黃金)來解決問題。
系統思考之后,可以分析其實際原因有三個,為各位分析其基本邏輯:
第一、在大眾看來,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具備對抗通貨膨脹的能力,當人們對經濟的預期悲觀時就會導致比特幣的流通和交易數據增長。雖然實際情況是黃金本身的價格波動顯示其也不能對抗通脹,人們的選擇更多的顯示了一種共識的分裂:在危機來臨時人們(主要指的是少部分對比特幣有認可和共識的人)對法幣的信息不夠充分,因此選擇了比特幣作為儲值的方式和手段;
第二、春節假期前市場波動和交易量的下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隨著長假結束市場也恢復了運作(過去幾年期間2月份本來也屬于數字貨幣的強勢月份),持續的經濟不確定和疫情的推動催化了人們的恐慌情緒,對傳統金融市場信任度的下降不僅推動了作為數字黃金的比特幣的價格上漲,也推動了黃金價格的上升。事實上,另外一組數據也顯示了這個現象,全球央行已連續十年成為黃金的凈買家:全球黃金儲備資產在2019年增長了650.3噸,全年增量為五十年來第二高,其實質就在于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確實挑戰到了人們對法定貨幣的根本信任;
第三、在理解以上兩個觀念的基礎上,數字貨幣的價格實際上反映的是經濟史上一個核心問題:信用和共識是如何達成的。無論是黃金還是美元都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獲得了市場的共識性的信用(相比來說對黃金的信任時間周期更長更根深蒂固),而事實是當這些強勢的貨幣被新入場者挑戰時,需要做的可能不是視而不見的回避,而是想辦法去擁抱新技術下的貨幣邏輯,找到更好地推動全球經濟向前發展的解決方案。
簡而言之,比特幣的上漲來源于疫情推動的避險情緒(包括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從而導致的對貨幣共識的分裂,從而推動了價格的波動上漲。隨著價格的普遍上漲,很多市場的投資者開始暢想所謂比特幣牛市是否已經到來,在這里我來討論下所謂真正的牛市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必要條件?
作為一個理性市場的參與者,要理解的是推動任何一種貨幣價格的變化(尤其是作為投資品的貨幣)需要做到的是增加對它普遍上漲預期的共識達成,換言之外部緩解是疫情帶來了全球避險情緒的提升,風險偏好的下降也會推動人們去尋找投資產品。但是這樣的上漲并不是持續性的而是周期性的波動的,要推動其進入所謂牛市就要達成以下三個條件:
?。?)推動比特幣成為更普遍人群的共識標的,具備跟黃金一致性的投資屬性,需要知道的是黃金凝聚的是上萬年間人們對金屬貨幣的共識和信用,而比特幣目前只具備很小圈層的人們的共識,且它需要計算力和電力的支持;
?。?)推動比特幣在更多的主權國家得以應用,投資屬性的標的需要實際經濟場景支持,考慮到全球經濟周期的不確定性增大,雖然沒有到經濟學家“末日博士”努里爾?魯比尼曾經所預測的崩潰的境地,但是普遍性的信心不足已經既成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動更加“公平”的比特幣的廣泛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淺談疫情對數字貨幣的影響:數字貨幣如何推動社會協作和價值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