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學習時報》頭版頭條刊發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翁杰明署名文章《國有企業要作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
文章指出,當前,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基礎性技術和前沿熱點技術加快迭代演進,正在深度融入社會各個領域,因此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是搶抓科技和產業革命歷史機遇的重大舉措,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產業變革和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
疫情大考下的區塊鏈技術應用
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方法支撐疫情防控工作,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中國各個行業帶來了一場全方位的大考,尤其是封城封路打破了產業傳統規律循環,造成了結構性的影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數字化智能化優勢凸顯,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糾治、物資調配、居民生活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給此次抗疫工作幫了大忙。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2月,全球共披露區塊鏈應用項目42個,其中防疫應用項目26個,占比高達61.9%。
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曲強在此前中物聯區塊鏈分會組織的一場線上沙龍活動上表示:“區塊鏈+慈善公益、區塊鏈+疫情預警、區塊鏈+行程監控、區塊鏈+公共安全監測等等都保證了疫情下各項生產生活活動的基本有序進行。”
翁杰明在文章中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既是疫情倒逼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結果,也代表了未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發展方向。
區塊鏈的應用滲透金融、政務、能源等各領域
作為建立信任的工具,區塊鏈通過分布式IT架構帶來數據的流動、維護和使用的改進和提升,進一步實現了在業務和社會治理方面的價值。
金融服務是區塊鏈最早的應用領域之一,也是區塊鏈應用數量最多、普及程度最高的領域之一。目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防金融欺詐、資產托管交易、金融審計、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應用成果。
近日,為解決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短期經營與資金壓力增大、融資難等問題,河南省推出了“信豫鏈”債權債務服務平臺,該平臺將供應鏈中相關的政府采購平臺、國有企業、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全部納入系統,并采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和數字簽名技術,確保數據權威可信、不可篡改、安全可溯,安全快速有效地滿足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直接和間接融資需求。
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區塊鏈在推動應急物流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中物聯應急委特約研究院吳量表示,區塊鏈的特點與應急物流有許多內在的契合點,可提供多方維護、可共享但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鏈式數據庫、可靠信息平臺和信用基礎設施,將深刻改變應急物流機制,有助于匹配資源和調控流程,高效率籌集、調配、輸送、分發物資,實現應急物資全程追溯,形成完整責任鏈條,避免偽劣物資流入,引入去信任化的交易范式解決慈善公益事業痛點,與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成智能物流技術矩陣,推動應急物流的高效保障、信任治理和智能運行。
不僅如此,區塊鏈在政務、溯源、能源、醫療、版權、貿易、票據、公益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區塊鏈發展加足馬力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創業者和資本不斷涌入,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但,翁杰明在開頭提過的文章中指出,在關鍵核心技術、信息資源共享、產業支撐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我國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基于此,應充分發揮政府相關財政引導作用,鼓勵支持全社會圍繞重點領域加大投入,對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從財稅優惠、資金補貼、人才引入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持力度,精準服務企業發展需求。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區塊鏈技術應深度融入社會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