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說,將“加強對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貨幣的規范和管理,防范虛擬貨幣沖擊現實經濟和金融秩序”;“政府將禁止倒賣虛擬貨幣,并要求經營企業嚴格區分虛擬交易和電子商務的實物交易”。
幾個月后,在騰訊公布第一季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有分析師問:“針對Q幣的監管政策產生了什么直接影響?”
“沒有影響?!彬v訊總裁劉熾平回答,“去年底關于Q幣是虛擬貨幣的傳言毫無道理。”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騰訊調整了Q幣設計:下調了用戶間轉讓Q幣的數量,關閉了將游戲積分轉成Q幣的渠道,減少Q幣在市場上的流通量。
回歸
之后Q幣的故事,可能不會讓加密貨幣信徒們滿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崛起,監管集中在了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崛起,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
網上購買、消費,再也不是問題,也不再需要Q幣。
Q幣也慢慢回到最初的模樣,只存在于騰訊生態中。
而Q幣再次回到監管口中,是在2013年,作為互聯網虛擬貨幣與比特幣并列。
2013年第七屆中國銀行(601988)家高峰論壇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歐陸家嘴(600663)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發表了主題演講《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銀行創新》 ,其中有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中央銀行要嚴格地監管銀行是因為它能夠創造貨幣。
現在互聯網上有互聯網上的貨幣,比如說Q幣、還有現在的比特幣等等,互聯網也在創造貨幣。
凡是能夠創造貨幣的,如果能夠對社會公眾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的,監管當局應該對它進行監管。
全球進入到了信用貨幣時代,全球主要靠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幣在進行交易,美聯儲的一舉一動能夠影響牽動全球的金融市場。貨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對貨幣視而不見、不管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現在在虛擬網絡上所出現的貨幣的交易量有限,現在為止監管當局還沒有直接監管,但是遲早這個問題會提上日程上來。
時光荏苒,在后來的數字貨幣關注者眼中,Q幣已經“泯然眾人矣”,用Q幣支付項目尾款的段子,已經被大家當成了笑談。
可誰又會想過,這個段子曾經是那么真實,甚至差點成為你我的日常?
而這會兒再看馬化騰對于Libra的評論,“技術都很成熟,就看監管是否允許而已”,已然是別樣風味。
“只不過那時沒有區塊鏈技術。”有區塊鏈從業者向31QU感慨。
未來
相對于Q幣,Libra無論從愿景、實力、技術等上看,都要大出許多;可相應的,困難也會成倍增長。
無論是切實的落地場景,還是快速擴展的可能,這些本身都已經是數字貨幣急需解決的難點。
也不同于Q幣興起時,電子支付領域還幾乎是空白,Libra現在面對的,是法幣電子支付領域成熟的產品筑的壁壘。
雖然Libra的戰略是面向弱國替代主權貨幣,可是第三世界國家孱弱的電子支付基礎設施,也會成為Libra的難題。
更何況,在這一切都解決后,Libra還會直面監管的壓力,“貨幣無國界”,但“無國界貨幣”的組織和成員可都是有國籍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數字貨幣引領的一場變革就要到來。G20峰會上,關注“數字貨幣、加密資產”已然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從“銥星計劃”到馬斯克的“全球Starlink”,從Q幣到Libra,技術一直在變,可人類的夢想卻始終不變。
馬云評價QQ和Q幣時曾說,“QQ的確有點可怕,他的攻擊總是悄悄的?!?/STRONG>
悄悄的,數字貨幣的變革也早已開啟。
部分參考資料:
1 《騰訊傳》 吳曉波著
2 虛擬社會四大怪象的法律拷問
3 對Q幣等加強監管的建議書
4 Q幣引發大討論 央行擬明年監管虛擬貨幣
5 網民地下交易買賣Q幣引發央行關注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btc是什么 » Q幣17年浮沉史,對Facebook發幣有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