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根據以太坊2.0研究者Justin Drake透露的信息顯示,Beacon chain(信標鏈)的創始區塊(MIN_GENESIS_TIME)最早將在2020年1月3日誕生(但很可能也會延期)。而在此之前,開發者們將提供一個存款合約,想要當信標鏈驗證者的參與者可提前向該合約地址轉32 ETH,那在這個階段,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確定會發生一些什么,以及可能會發生一些什么呢?
楊鎮:
據我看到的消息,這個存款合約可能會在今年9月或者10月發布到目前的主網,之后就可以開始接受驗證者的注冊。這跟分叉沒有任何關系,只是目前主網上的一個合約而已。這個合約的代碼已經有了,可以在 http://github.com/ethereum/eth2.0-specs/blob/dev/deposit_contract/contracts/validator_registration.v.py 看到。按目前的設計,這個合約需要接收至少 65536 個不同的地址作為驗證者。為什么是這個數呢?因為照目前的計劃,Eth 2.0 將支持 1024 個分片鏈,那么 65536 個注冊驗證者就可以保證每個分片上都分配到至少 64 個驗證者。按每個驗證者需要質押 32 eth 算,這個合約將至少會鎖定超過 200 萬個 eth。所以這肯定是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應該會持續數月。這期間會發生什么,誰也不知道;但這整個過程一定會很有意思。
主持人 :剛才我們談到了32 ETH這個存款值,它是一個固定的值,為什么會設定這樣一個值呢?而且在phrase 0,從以太坊1.0轉到以太坊2.0的幣會是單向的,也就是只能轉入而不能轉回,這樣的設定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張衛家:
這個32ETH存款值實際上是以太坊2.0參與權益證明節點的門檻。從去中心化角度上看,門檻越低, 參與權益證明的節點越多, 越有利于去中心化和增加由加大隨機性帶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 如果門檻太低,也會因節點過多造成信息傳遞負擔和敲定時間加長。從以太坊發表的文章上看,32 ETH 是一個技術和商業都可接受的證明節點存款值。以太坊2.0不是一次性更新替換1.0, 而是分幾個階段進行,包括信標鏈、分片鏈、eWASM虛擬機等等。在eWASM(執行層)更新以前,以太坊1.0和2.0的鏈會共存。以太幣在1.0鏈鎖定并單向流動到2.0提供了可行的適合新舊鏈共存的轉幣機制。3Casper共識機制的優缺點
主持人 :我們知道,Beacon chain(信標鏈)是使用的 Casper共識機制,而 Casper又分為 Casper FFG和CBC Casper機制,在phrase 0,以太坊采用的是Casper FFG共識機制。關于這一機制,相對其它PoS或其它類型的共識機制有什么優點或不足嗎?
阿劍:
據我所知,Casper FFG 相比于其它 PoS 共識機制,最大的優勢在于其 liveness。在 Tendermint 這樣的共識算法中,如果惡意驗證者控制了 1/3 的權益,就可以讓整條鏈卡死。但在 Casper FFG 中,由于 RANDAO 和 VDF 的運行不受鏈運行的影響,所以可以保證即使某個驗證者委員會中惡意驗證者占多數,驗證者混洗和出塊權的發放都照常運行,鏈不會卡死。不足當然是需要考慮更多細節。比如隨機數生成的抗偏轉性。4談懲罰措施:有了懲罰,共識才有意義
主持人:好的,下面我們討論下Beacon chain(信標鏈)的懲罰措施,目前以太坊2.0有兩種懲罰措施,一種是面向不參與驗證的驗證者,而另一種則是面向惡意行為者,它們具體是怎樣的呢?
楊鎮:
據我了解,問題里說的“不參與驗證的驗證者”一般值得就是掉線/網絡故障這種短時間無法進行工作的地址,這個懲罰相對是很輕的,只有當很多驗證者(超過 1/3)同時掉線較長時間,導致信標鏈無法做最終確認時,才會受到較大的懲罰,且這個懲罰是隨時間推移增長的,起初也不會太高。而惡意行為者(比如重復投票),則會直接收到較大的懲罰,比如直接罰沒質押的若干 eth。
阿劍:
懲罰分為兩種,一種是 Slashing,“罰沒”,針對的是對競爭區塊雙重簽名或者錯簽的驗證者;罰沒的最小力度是 1eth,但力度會隨近期被懲罰的驗證者數量而線性上升,如果近期有接近 1/3 的驗證者被罰沒,你就會被秒殺――罰沒所有權益。第二種是 inactivity leak,“怠惰懲罰”,即當有大量驗證者都離線,使信標鏈無法正常敲定區塊的時候,離線的驗證者會被懲罰,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btc是什么 » Eth 2.0 會成為第一個從 PoW轉PoS 的公鏈嗎?丨SheKnows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