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科研數據共享關注B端,主要面向醫院等醫療機構;聯盟監管機構關注G端,主要服務于政府等監管部門;個人健康數據保管箱服務關注C端,為個人用戶提供服務。
SOLAR科研數據共享平臺界面
在B端場景中,A醫院可以向B醫院提出數據申請需求,后者響應需求,平臺就會將后者共享的數據上鏈。后續情況,比如A醫院使用了B醫院的哪些數據、使用次數、有沒有轉移給第三方醫院,都一清二楚。
“這些數據在科研數據共享平臺上進行流轉,數據去向可追溯。這就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崩钇G表示。
而在C端的個人健康數據保管箱場景中,平臺可以服務于慢性病患者及更多人群,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
目前,該平臺以上線了一款控糖應用,主要服務的是孕婦群體。
這是因為,女性在妊娠期,基礎代謝偏高。所以部分孕婦會面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風險,引發妊娠期糖尿病。在SOLAR的個人健康數據保管箱場景中,孕婦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實時記錄、監控自己的血糖數據。
與此同時,這些信息還可以通過區塊鏈平臺共享給醫院,讓醫院及時掌握孕婦的血糖狀況。
事實上,病歷、處方等醫療信息的安全流轉,也是區塊鏈在醫療行業最先落地的領域。
早在2015年4月,美國區塊鏈企業公證通就曾宣布與醫療記錄服務方案供應商Healthnautica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保護醫療信息,防止數據篡改的發生。
2016年3月,老牌企業飛利浦也宣布成立區塊鏈實驗室,研究區塊鏈在醫療健康產業中的應用。
而在國內,2017年,騰訊與廣西柳州工人醫院合作,實現了基于區塊鏈的“院外處方流轉”服務。患者可以在院內開處方,在院外購藥。
在這一過程中,區塊鏈可以防止處方信息被篡改,讓處方在院外仍然有效。
03 分級診療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也給分級診療制度帶來了新的機會。
在醫療行業,分級診療呼聲由來已久――所謂分級診療,即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治療的難易程度,讓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避免其扎堆大醫院,浪費醫療資源。
在疫情之下,分級診療也可以控制疫情擴散,防范交叉感染。
但在現實中,分級診療面臨重重障礙。
“醫療數據共享難,是分級診療難以深入開展的原因之一?!北本┕沧R數信創始人王毛路對一本區塊鏈表示。對于患者而言,由社區醫院轉院到上級醫院,需要面臨病歷、檢查單等一系列醫療數據的流轉,流程十分繁瑣。
而區塊鏈則在技術平臺層面,建立起了醫療機構間的數據管理、共享機制。在此基礎上,分級診療不難實現。
2017年8月,阿里健康宣布與常州市合作“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分級診療是其中的一個研究領域。
在這個項目中,居民在社區衛生院進行體檢時,如果被篩查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就可以由社區醫生通過區塊鏈,實現病歷向上級醫院的授權和流轉。
這一點是如何做到的?
具體來說,在患者轉診過程中,轉出醫院會填寫轉診申請,并將對應病歷的哈希值發送到區塊鏈節點。節點收到轉診申請后,會自動檢測病歷是否存在,并將轉診申請與患者信息推送給轉入醫院。
而轉入醫院確認接收后,則可以通過哈希值檢索到區塊鏈上的病歷文件,并以此指導病人診療。
在此情況下,患者不需要重復做二次基礎檢查,就可以享受醫聯體內各級醫生的全程醫療服務,實現“早發現早診療”。
2019年,共識數信也承擔了國家衛健委的一項課題,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合作,解決醫聯體內的病例共享、分級診療等協同問題。
福建協和醫院主導的醫聯體以三級醫院為核心,整合了區域內多家二級醫院與社區、鄉鎮衛生服務機構。在醫聯體內,各個醫療機構構建了一個聯盟鏈,并將轉診、會診業務需要的醫療數據通過區塊鏈進行流轉。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最隱秘的醫療數據 如何通過區塊鏈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