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區塊鏈適用于多方協同的業務場景,是對現有業務改造。若是區塊鏈應用的范圍小,便發揮不出足夠的價值;而若是區塊鏈應用的范圍大,業務關聯方多,需要協調的資源就會多,協調難度將提高。
另外,區塊鏈技術是否足夠成熟,還需要在生產環境中得到驗證。我們在實際的應用中也遇到較多挑戰。比如內外網隔離問題,尤其是政府部門有網絡安全管理的要求,而區塊鏈網絡又需要互聯互通。針對這些場景我們要研究內外網隔離技術以及隱私保護問題。此外,在實際應用中,客戶對區塊鏈網絡的靈活性、擴展性、應用性、兼容性還會有不同要求。一個真正好的區塊鏈項目在實踐中將會遇到較多挑戰。
杜浩:東港集團的預期是促成更為全面、開放的聯盟鏈,從而促進各場景下區塊鏈的應用落地。
以中國網球協會的區塊鏈等級證書項目為例,該項目實現了初步的區塊鏈應用目的,從創新、開放、應用、信用四個維度出發,基于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傳統證書防偽驗證的難題,實現了證書全生命周期不可篡改、真實可信、全程追溯的目的。但這只是實現了初步的預期,證書在各領域、場景的應用,還需進一步達成聯盟。證書流轉到其他領域,如企業也可實現上鏈查詢證書真偽,這是我們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聯盟的形式要更加全面、更加開放。
目前深圳、廣州、北京等地方陸續推出區塊鏈電子發票業務,期待未來能形成一個稅務內部以及稅務與財政的大聯盟,構建區塊鏈票據的大生態,更有意義。
此外,區塊鏈底層開發技術已較為成熟,但在應用領域還需要探索更多場景。且區塊鏈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還需在各個場景的應用中驗證。所以我認為,當前區塊鏈的使用只是達到了初步的預期,離真正的預期達成還有差距。
周子涵:2019年我們主要在發展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業務,從技術性能突破性來看,可以說是達到預期;在應用的商業價值方面,也基本達到預期。
我們目前面臨兩個大挑戰。一個挑戰是對單一企業個性化需求的精準運營,雖然我們的長期目標是搭建一個標準化、開放式的服務平臺,但是早期在拓展客戶時,需要一對一深度理解客戶的需求,針對不同的業務場景、信息系統提供個性化的技術和產品服務。這個問題的解決并不困難,它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時間。
第二個挑戰是,擴大協作面的問題。我非常同意剛剛兩位老師提出的觀點,區塊鏈真正帶來的價值是充分協作的價值,最終在生產關系上帶來結構性的變化,但這是漫長的過程。從短期來看,我們用區塊鏈能降低采集可信數據的成本,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就是降低風控成本,以此來實現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這僅僅實現了比較初級的成本效率的優化。長期來看,如果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信用穿透層級不斷增加,覆蓋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協作面擴大,那么就能在更廣的范圍內解決三角債的問題,從而減少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整體融資需求,推動社會擴大生產。但是當前大部分企業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還不到位,對開放式協作的接受度還沒有那么高,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市場教育成本,需要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培養出更多的傳統行業與區塊鏈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宋嘉吉:您如何看待區塊鏈和產業升級的關系?
王申:我們其實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云計算、大數據、5G、區塊鏈等是數字經濟的基石,也是推動我們產業升級的核心技術。除區塊鏈外,其他技術在變革過程中,主要是提升生產力,而區塊鏈技術是改變生產關系。區塊鏈去中心化、平等自治的特點,可以極大提升跨主體間的協作效率,構建一個不依賴于任何一方的信任合作體系,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可行性。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業務越發復雜、利益關聯方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中心化的平臺在產業+互聯網的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難以做大。而分布式商業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現有產業的重構。分布式商業是由多個商業利益同建的新型生產關系。在我們合作過程中,是一個對等合作關系,是基于區塊鏈來搭建的分布式業務平臺,各方一起通過聯盟的形式對外提供服務、擴展用戶,各個參與方獲得公平的價值回報。
航天信息具有很多行業資源優勢,并想積極推動業務的轉型升級。因此,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非常重要?;趨^塊鏈技術,我們可以在業務相關方之間構建分布式的商業關系,構建新的商業生態,來推動業務轉型升級的實現。事實上,區塊鏈是一種天然的粘合劑,能將多個傳統行業的優勢結合,從而優化生產關系,輔助行業實現產業升級。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互鏈學院 | 三上市公司論鏈: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相輔相成 合力推動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