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廣覆蓋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探索開展房地產金融、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及跨境資金等領域宏觀審慎管理,并逐步將更多金融活動、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設施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牽頭建立并組織實施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負責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基本規則制定、監測分析和并表監管,補齊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短板,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做到應管盡管、管好管到位。
建立明確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體系。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守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做好資產負債、內控合規管理,及時補充資本金,制定并落實恢復和處置計劃;壓實地方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責任,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識,妥善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有效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壓實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切實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墻”,加快補齊監管短板,明確各自責任,形成監管合力。人民銀行發揮好最后一道防線作用,必要時,適當提供中央銀行資金支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建立清晰的風險處置損失分擔機制。依法由股東、各類債權人、行業保障基金和地方政府依次承擔損失,嚴肅市場紀律,防范道德風險。在股東承擔必要損失前提下,債權人應以債權延期支付、債權打折、債轉股等方式承擔必要的風險處置成本。地方政府通過本級財政出資設立風險處置基金或風險準備金等方式籌集資金,向風險機構提供資金支持。行業保障基金依法依規向高風險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必要時吸收相應損失。僅在特殊情況下,人民銀行向行業保障基金和地方政府提供風險處置資金。
推動建立金融機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加強風險防控,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適應中小銀行特點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風險內控體系,優化資本結構,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抵御風險能力,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避免脫實向虛和盲目跨區域經營,實現健康發展。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退出機制,發揮好存款保險基金的處置平臺作用,明確問題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破產程序和機制。
建立協調有力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承擔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推動加強金融穩定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協調,組織起草金融業改革發展重大規劃,提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處置和維護金融穩定重大政策建議,加強金融信息共享,健全督導問責制度。協調做好中央與地方金融監管、風險處置、消費者保護、信息共享等協作,建立健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支持建立地方政府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指導兩個協調機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監測與評估框架。不斷完善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風險監測與評估框架,強化跨行業、跨市場、跨機構風險監測,建立定期監測報告制度,不斷完善風險監測與評估方法,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風險監測。積極探索開展金融機構穩健性現場評估,組織開展金融穩定壓力測試,不斷提升風險監測的前瞻性。繼續做好中央銀行金融機構評級工作,及時進行風險提示,切實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
建立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和中央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履行好宏觀調控職責,必須建立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和中央銀行金融服務體系。
統籌現代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統籌建設規劃金融市場發行交易、登記托管、清算結算等基礎設施,構建多層次服務體系,豐富市場交易工具,提高市場便利性和流動性。建立“統一標準、分層監管、健全準入、統一評估”的管理框架,推動債券登記托管機構、不同市場交易平臺與托管后臺互聯互通,探索建立穿透式管理的多級托管體系,以“規則一致”為原則探索由受托管理機構處置債券違約,推動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進可靠、富有彈性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立適應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金融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會計、審計、交易規則等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實現制度性、系統性開放。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央行辦公廳: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