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6 日凌晨,美聯儲緊急宣布降息 100 個基點至 0-0.25% 的水平,并啟動一項規模達 7000 億美元的量化寬松政策。這意味著美國貨幣正式跨入流動性陷阱。
美聯儲聲明稱,新冠疫情已經給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造成損害。全球金融環境受到顯著影響。本次降息將有助于支持美國經濟、穩定就業市場、維持通脹目標。
美國陷入流動性危機,多國在邊緣徘徊
到底什么是“流動性陷阱”?Paul Krugman 對此做出了經典的一句話總結:“這是一種特殊情況,由于名義利率已經接近甚至等同于零,因此常規貨幣政策開始徹底失效……”不用懷疑,美國目前的情況正是如此,而世界多國也開始在陷阱的邊緣徘徊。
對于美聯儲等各國中央銀行而言,一旦名義利率趨近于零,他們發布的任何貨幣政策都將無法發揮作用。事實上,他們倒是想用負利率來刺激投資,只是害怕引發不可預測的嚴重后果。目前已經有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打算棋行險招,試試負利率到底會招出多大麻煩。
作為回應,中央銀行要么坐視一切淪入陷阱,要么就得出臺各種非常規性質的貨幣政策。對美聯儲來說,量化寬松與直接向資產負債表內添加金融性資產是他們最熟悉的兩套方案;相比之下,歐洲中央銀行則開始積極研究負利率的可行性。雙方隨時有可能采取進一步降息,甚至在資產負債表中不存在對應資產的前提下硬性超發貨幣。
目前美國聯邦資金的目標利率在 1% 至 1.25% 之間,而實際聯邦資金利率約為 1.1%。自 2008 年金融危機引發的計劃外增發以來,聯邦資金的實際利率就一直無法達到最初劃定的 1.5% 至 1.7% 水平(當時,道瓊斯指數也創下了至今未被打破的最大單日拋售紀錄)。
結果就是,美聯儲開始采取其他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包括通過回購等操作增加市場上的貨幣流通總量。盡管這類操作在傳統的公開市場貨幣操作無甚區別,但此次舉措的激進程度之高,仍然冠絕美聯儲近年來的任何市場干預行為。
摩根大通曾發布預測,稱美聯儲有可能將利率降低至 0% 至 0.25% 范圍,達到 2015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一語成讖,這已經成為美聯儲為下一階段敲定的最終利率 / 貨幣政策。之前,美聯儲已經表達了執行計劃外降息的意愿,并表示他們打算主動出擊,借此控制因 COVID-19 疫情與市場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危機蔓延跡象。
除非美聯儲能夠像 2008 年那樣主動接受負利率或者其他非常規貨幣政策,否則流動性陷阱必將出現。也許 2009 年之后的艱難時光又要來了,未來的通脹水平將嚴重影響個人及企業對待儲備資金的態度。
說到這里,我們已經明確了流動性陷阱的定義。那么,這一切又會給加密貨幣帶來怎樣的影響?
流動性危機對加密貨幣的影響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中本聰當初之所以創造出比特幣,就是考慮到殘酷的貨幣政策可能給人們帶來的消極打擊。比特幣起源區塊上線時,英國正在對國內銀行發起第二輪全面救助――雖然這項財政政策本身并不算極端,但已經體現出中央銀行支持下的傳統銀行體系中存在的普遍缺陷。
自誕生以來,比特幣已經成為反貨幣政策的急先鋒,也成為人們用于對接通貨膨脹性政策影響的有力武器。
比特幣擁有嚴格的價值創造周期,通過算法確定何時可以創建新的區塊并設定區塊增長上限,借此預防人們隨意增發比特幣。利用去中心化采礦與對等網絡,系統本身不再依賴于中央銀行這類集中系統,從而徹底顛覆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起來的這套市場加政策混合型經濟結構。
比特幣提出的新共識,也得到各類加密貨幣的積極響應。即使不以這一共識為根本訴求,大部分加密貨幣也都延續了比特幣提出的各項核心原則。
通過近十年的快速發展,比特幣如今開始成為一種制度性力量;更加諷刺的是,屠龍者最終也變成了惡龍。在不少場景下,人們將比特幣視為另一種投資組合選項,甚至是黃金的“高級”版本。當然,無論大家看好還是看衰,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都成為通往更大市場力量的必經門戶。
但這也帶來了更強的不可預測性――所以機構與散戶投資者把希望同時寄托在金融危機來臨時最安全的支持性力量身上,即政府命令。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m.huohuxiazai.com/">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福布斯:美聯儲降息至零水平 對加密貨幣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