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rn1zl"></wbr>
<wbr id="rn1zl"></wbr>
  1. <form id="rn1zl"></form>

    <em id="rn1zl"></em>
      <font id="rn1zl"><thead id="rn1zl"></thead></font>
          <font id="rn1zl"><s id="rn1zl"></s></font><xmp id="rn1zl"><mark id="rn1zl"><output id="rn1zl"></output></mark></xmp>

          中國比特幣官網

          專訪央行數研所所長穆長春:首個金融區塊鏈標準是怎么來的?

            導讀: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栋踩幏丁烦雠_的出發點是什么?具體安全策略因何而制定?對數字貨幣有何影響?未來是否還有其他金融區塊鏈標準出臺?

            2月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下稱《安全規范》),從2月5日起正式實施,這是中國首個金融區塊鏈標準規范。

            《安全規范》出臺的出發點是什么?具體安全策略因何而制定?對數字貨幣有何影響?未來是否還有其他金融區塊鏈標準出臺?

            圍繞這些問題,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所長、支付司副司長穆長春。

            澎湃新聞:《安全規范》的出發點和意義是什么?

            穆長春:為落實黨和國家以及人民銀行的規劃,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和《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的要求,在金標委和科技司支持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提出并具體組織,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共同參與起草了《金融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規范》,主要目標是為了規范分布式賬本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提升分布式賬本技術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隨著分布式賬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原有的安全技術規范難以適用于分布式賬本技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分布式賬本作為一種新的系統形態,通常部署在多個利益實體中,不同實體的管理制度以及安全風險考量不同,不利于分布式賬本系統的部署和管控;二是分布式賬本系統的特點決定了其安全性由系統中的共識節點共同維護,僅保障單個節點的安全性難以保證系統整體安全。

            為解決上述問題并考慮我國金融行業中分布式賬本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在編制過程中,充分調研了國內金融機構在分布式賬本技術安全方面的應用現狀和實際需求,使標準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先進性及示范性;另外,通過《安全規范》的編制,在發揮數研所在區塊鏈領域的先發優勢和實踐積累的基礎上,結合眾多參與單位的技術優勢,深入研究了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情況,對技術發展趨勢進行合理預估,使《安全規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先進性和穩定性。

            作為我國金融行業首個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的標準規范,《安全規范》構建了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安全體系框架,可指導金融機構按照金融行業基本安全要求進行分布式賬本系統的部署和維護,為分布式賬本技術大規模應用提供業務保障能力和信息安全風險約束能力,對產業應用形成良性的促進作用。

            澎湃新聞:《安全規范》參與制定的機構大多數是傳統金融機構,這一規范是否也適用于非傳統金融機構?例如區塊鏈公司、技術公司等。

            穆長春:《安全規范》梳理了在金融行業應用分布式賬本技術應滿足的普適性的安全要求,適用于在金融領域從事分布式賬本系統建設或服務運營的機構,并不局限于傳統金融機構,區塊鏈以及其他技術公司只要在金融領域從事分布式賬本系統建設或服務運營,也就適用。

            事實上,參與起草的單位中,有互聯網銀行,也有互聯網企業,還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檢測機構以及技術公司等機構。正是因為有不同類型機構的參與,《安全規范》才能夠具備多視角,涵蓋多需求,適應多場景。

            澎湃新聞: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設計是否能從《安全規范》中獲得借鑒?

            穆長春:人民銀行正在進行DC/EP的研發工作。DC/EP是由人民銀行發行,并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并向公眾兌換的,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的,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的,并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工具體系。

            DC/EP在技術選型上采用成熟穩健技術并兼顧創新,綜合了傳統集中式架構與區塊鏈技術優勢,借鑒區塊鏈技術核心內涵與優勢,回避其短板。由于安全技術是相通的,因此DC/EP在進行安全設計時,參考了《安全規范》中的有關要求。

            DC/EP系統的建設本著長期演進、持續迭代的原則,不預設、不迷信任何一種技術路線,這種具備技術敏感性和前瞻性的實踐,反過來也為《安全規范》的編制和完善提供借鑒。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專訪央行數研所所長穆長春:首個金融區塊鏈標準是怎么來的?

          ()
          分享到:

          相關推薦

          評論 暫無評論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