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跌下來,還是大傷了很多人的信心,包括一些大佬,都來找我充值信仰。我感覺這事有點嚴重,有必要寫一篇文章,說明為什么對區塊鏈貨幣有信心。
這篇文章將談及信用貨幣與經濟危機,區塊鏈貨幣與經濟自由等深度問題,需要一定的經濟學常識基礎。
一、不可持續的信用貨幣
實物貨幣經歷了幾千年的考驗,而我們現在使用的信用貨幣(無錨印鈔的法定貨幣)的歷史非常短暫,從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35美元錨定一盎司黃金)崩潰的1971年算起,也不過49年的時間。
法幣不和(黃金等)實物貨幣錨定后,法幣就開始了無錨印鈔(央行資產負債表里的絕大部分資產,本質還是法幣本身),法幣成為純信用貨幣,世界進入了大通脹時期。
無錨印鈔的結果,就是無限加杠桿,經濟上升時期大家拼命加杠桿,理論上來說,下降時期就應該去杠桿(不懂什么叫去杠桿?看看3月12日~13日加密數字貨幣的跌法就知道了)。
二、無法去杠桿的央行
但問題是,去杠桿意味著大量的痛苦和破產,政府被人民綁架,不可能去杠桿,最后的結果就是央行大量印鈔放水(各種QE),稀釋債務危機。有良心的央行可能還掙扎一下,試圖把水收回來(例如美聯儲的縮表),但也必然失敗――哪個政府敢跟人民對著干?
從自由市場的觀點看,死亡是好事,因為死亡意味著錯誤的人和公司被淘汰,任何經濟危機都只會殺死一部分(最錯誤)的公司,這對社會長期發展是好事。但問題是,你愿意用你現在開始的10年,承受錯誤的后果,然后讓你的子孫后代享受成功的好處嗎?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反正我肯定不愿意,人性如此。
在大家記憶猶新的2008年金融危機里,因為 “大而不倒”,華爾街犯了錯誤的人并沒有被懲罰。資本玩弄金融加n倍杠桿,對了賺了歸自己,錯了虧了央行兜底,這種天大的好事,當然得卯足勁,加更多杠桿,于是導致下一輪更大的危機。
三、被推遲,而不是被拯救的金融危機
從貨架上拿下來的東西,最后都必須付錢,哪有犯錯誤卻不被懲罰的好事?每次都用放水 “拯救” 危機,其實危機并沒有被拯救,只是被推后。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央行單手就輕松對付了。
2008年次貸危機時已經很吃力了,中國的4萬億基建,美國的4輪QE,央行雙手使足了勁才推遲了危機。
2020年這一輪新的金融危機,疊加新冠肺炎的影響,央行估計要傷痕累累才能擋下來。
但是,央行并不是天神,放水就和抗生素打多了一樣,會產生抗藥性。
2030年,越積累越多,再次反撲而來的危機,央行靠放水,還能擋得住嗎?
這很可能是純信用貨幣體系的結束。
四、世界將重新恢復 實物貨幣+信用貨幣 的混合貨幣體系
我們知道純信用貨幣體系最后不可持續,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貨幣,雖然不知道行不行,但看起來是個可行的選擇。
按自由市場競爭原則,按哈耶克的貨幣競爭論,應該有多種貨幣在市場上競爭,優勝略汰。之前沒有任何貨幣可以和法幣競爭,敢競爭的貨幣都被政府干掉了,直到出現了政府干不掉的區塊鏈貨幣――比特幣。
比特幣加入貨幣競爭,制約法定貨幣的無限增發,當法幣持續增發時,比特幣就會在競爭中,獲得越來越多的用戶,而法定貨幣則會陷入惡性循環,越增發,越貶值,用戶越少,下一次增發時貶值更厲害。
最終,世界將重新恢復 實物貨幣(區塊鏈貨幣)+信用貨幣(法定貨幣) 的混合貨幣體系,信用貨幣負責適度通脹,適應市場總商品產出的增加,實物貨幣負責防止信用貨幣過分通脹。
體量龐大的全球貨幣市場,哪怕區塊鏈貨幣只獲得10%的占有率,也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五、金融危機回到市場解決路徑上
當區塊鏈貨幣獲得一定市場份額時,央行就會失去通過放水挽救金融危機的能力,但金融危機并不會因為沒有央行救市而不可控制,而是會重新回到市場本身的解決方法上――做錯的人會被懲罰,做對的會被獎勵。
玩弄高杠桿的資本將破產,巴菲特這樣反周期操作的資本將得到獎勵,巴菲特在泡沫時拋售,在危機時買入,賺的錢將越來越多,體量越來越大。大量這樣做對資本將在周期間起到削峰填谷的效果,降低金融危機的波動,并最終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
此文由 中國比特幣官網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比特幣新聞 » 江卓爾:信用貨幣不可持續 要對區塊鏈貨幣有信心